DB14T 1041-2015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
ID: |
7C22F2F20A2941FDAB12D100ED9325A4 |
文件大小(MB): |
0.2 |
页数: |
10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19-3-1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13.100,C 60 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 T1041—201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2015 - 03 - 10 发布2015 - 04 - 10 实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4/ T1041—2015,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检测原则.. 3,5 检测依据.. 3,6 检测范围.. 3,7 检测内容.. 3,8 检测方法.. 3,9 检测程序.. 3,附录A(规范性附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5,附录B(规范性附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格式. 7,DB14/ T1041—2015,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海明、曹旭飞、林青荣、吴庆东、管亚琨、孙伟、李国军、张洪涛、刘国珍、,柴栋良,DB14/ T1041—2015,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西省非煤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原则、依据、范围、内容、方法、程序、报告,编制,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煤矿除外)每年一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89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9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T 934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 5699 采光测量方法,GB/T 5700 照明测量方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用人单位,具有用人权力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3.2,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3.3,DB14/ T1041—2015,2,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3.4,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包含: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国家(或国外)已颁布职业接触限,值的、国家已颁布相关职业卫生检测标准方法的、其他可能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可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3.5,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3.6,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和接触时间,3.7,工作场所,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3.8,工作地点,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3.9,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调查主要包括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和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工作环境的卫生学调查,3.10,工作日写实,在生产劳动现场,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整个工作日内的各种活动及其时间消耗,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连续观察、如实记录,并进行整理和分析,3.11,建筑卫生学,从医学和卫生学的观点出发,将有关医学、卫生学研究成果运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从而使最,终完成的建筑环境能达到符合相应的医学、卫生学要求,以保障人们有健康卫生的生产、生活、工作环,境,避免造成“病态建筑”或引起人们患“建筑病”。主要包括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3.12,关键控制点,DB14/ T1041—2015,3,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岗位接触情况综合分析,提,出职业病危害程度(风险)较大的单元或作业点,确定为用人单位重点防护的单元或作业点,即关键控,制点,4 检测原则,4.1 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明确用人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工作场所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建议,4.2 为职业卫生监管部门以及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应在用人单位生产运行的实际状态下进行,5 检测依据,5.1 任务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委托书,5.2 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执行,5.3 规范、标准,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范、标准执行,5.4 其他依据,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6 检测范围,包括用人单位产生和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公用工程,主要针对其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7 检测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建筑卫生学检测,8 检测方法,根据GBZ 159、GBZ/T 160、GBZ 189、GBZ 192、GB/T 934、GB/T 5699、GB/T 5700等相关职业病危,害检测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建筑卫生学检测,9……
……